國文作業4a1~4b
組別:第一組
姓名:林念慈
學號:595011075
ㄧ.山居秋暝 王維(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 用詞新穎,如首聯「空」山「新」雨,山中明明有宜人的景色,喧嘩的浣女漁舟,何來空盪?足見此處「空」實指空幽寧靜,而以「新」字形容雨後情景,更是古來第一人,彷彿看見雨後的山谷,被洗滌的一片清新,更令人心曠神怡,尾聯隨意春芳「歇」字的用法,不見花落的蕭瑟落寞,似乎只是小憩,顯得詩人心境豁達。
2.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使用對仗法。
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動一靜,兩相對比,完整描寫秋山即景。
4. 採用「松」、「竹」、「蓮」等植物用語,實採這些植物所代表的耐寒、勁節與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寄託自己理想中的人格,而「清泉石上流」,似暗化「枕流漱石」,描寫隱居的山林之樂。
5. 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採倒裝法,應還原「浣女歸竹喧 漁舟下蓮動」。
6. 在此洗衣服的女子彼此嬉鬧笑談而返,遠方漁舟緩緩划來,水波一圈圈打開,震動了水中的荷花,讓秋山靜謐中仍洋溢著輕快的情調,且此聯的特色在於,若還原為「浣女歸竹喧 漁舟下蓮動」,就產生了理所當然的因果關係,但若就原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來解釋,則是因為聽見「竹喧」,看見「蓮動」而引發好奇溯源,方知因「浣女歸」和「蓮舟下」引起,更令人產生好奇的迂迴況味,較前一種平直的用法佳。
7. 「王孫自可留」中「王孫」從字面上來看是貴族子弟,此是指隱居高士。
8. 運景由遠而近,由上而下,由外而內,從「空山」往下俯瞰,看見松林、月光、清泉,最後才看見山中活動的人,到此目標凝聚縮小,忽然拉到詩人心中的理想,意境變得曠達遠大。
9. 「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運用了聽覺摹寫,使全詩有聲有色。
10. 全詩不見詩人悲秋的慣用手法,反以雨後秋山的寧靜雅潔,山中人員活動的愉悅歡快,構成秋夜清新明朗的情致,同時寄寓自己的懷抱在其中,全詩真如東波所言「詩中有畫」,本詩正是一幅淡雅的秋山佳水圖。
二.第十四章 王維—王維的生平和思想
A.王維的生平
a.基本背景
1.王維,字摩詰,盛唐詩人,祖籍太原。
2.家學淵遠,三代司馬。
3.母崔氏習佛,師事禪宗神秀大弟子 影響王維的消極避世。
4.天資早慧,年少時著有:
(1)題友人云母障子
(2)過秦皇墓
(3)洛陽女兒行
(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哭祖六自虛。
5.一生半過著官半隱的生活。
6.中年喪偶,老來喪子。
b.士宦之途
1. 開元七年—中解元。
2. 開元八年—就試吏部。
3. 開元九年—擢進士第,為太樂丞,負責音樂和舞蹈的教習排練。
4. 同年夏秋之際,被貶為濟洲司倉參軍。
◎原因:a1.王維下屬私自表演專供皇帝觀賞的黃獅子舞
a2.執政者張說不滿太樂令劉氏父子,便藉黃獅子舞打壓,也
牽連王維。
a3.玄宗對自己的兄弟崎王、寧王和薛王有猜忌,便在開元八
年貶逐或殺害他們三人的親信,王維便是其一。
5. 開元十四年,官淇上
—政治失意,引發詩人歸隱的思想。
6. 開元十五年,棄官隱居
—第一次隱居(淇上)
7. 開元二十二年,獻詩結識張九齡,便隱逸嵩山
—第二次隱居,待官而仕
8. 開元二十三年,張九齡提拔王維任右拾遺
—為近臣,可諫言,並參加了當時ㄧ次著名賢相良臣的集會
9. 開元二十五年,因張九齡失勢,王維心情沮喪。
—寫下「寄荊州張丞相」,流露出不如歸隱之意
10. 同年秋天,受命為監察御史出使塞上,並留在河西任節度判官
11. 開元二十八年,任殿中侍御史
12. 開元二十九年,隱居終南山,經營藍田輞川別墅
—第三次的歸隱
13. 天寶元年後,歷任過一些職務,但他已對李林甫所引導的政治絕望。
B.王維的思想
a.佛教哲學
1.起因:(1)深受母親崔氏習佛影響。
(2)對奸臣弄權的黑暗政治感到不滿,企圖用佛教的「空」理消除心
中的痛苦。
(3)盛唐提倡道教,產生「佛道融合」的現象。
2.思想:世界一切的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 空
3.佛教思想作品:(1)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2)西方變化讚
(3)賀玄元皇帝見真容表
(4)賀神兵助石寶城表
(5)贈東岳焦煉師
(6)過太乙觀甲生房
(7)山中示弟
B.儒家思想
1.起因:(1)出身士宦人家,接受正統儒家教育。
(2)成長時代政治清明開放。
2.轉折:提拔他的張九齡被貶 引發歸隱的念頭
3.思想:兼濟蒼生,一方面也獨善其身 兼具儒釋道三家思想
4.作法:半官半隱 站在理想角度挖掘大自然之美
(1)山居秋暝
(2)輞川集
C.王維的晚年
1.安史之亂被俘,被迫充任偽職。
2.唐收復兩京,王維因弟弟的戰功受到寬恕,重返官場。
3.因「沒于逆賊,不能殺身,負國偷生」而愧,請求歸隱。
4.虔心學佛。
5.上元二年過世。
三.王冕 儒林外史
1.元朝末年,出現了一個嶔崎磊落的人,姓王名冕。
2.家貧,不能供他到學堂唸書,並為負擔家計,到秦老家牧牛,王冕生性純孝,雖然熱愛學習,但為了使母親寬心,仍舊說「在學堂坐著也悶」之言。
3.雇主秦老為人寬厚,待王冕母子也慷慨。
4.王冕從此在秦家放牛,得到的臘肉醃魚便孝敬母親,點心錢就攢下買書,在工作中仍不忘學習,足見勤學不倦。
5.直到看見滿湖荷花,王冕從書中的世界脫身,開始欣賞到大自然之美,並開始鑽研荷花的畫法,態度積極,遇到挫折,也總想:「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情?」
6.在湖邊遇見兩人,描寫兩人言談,談的是權貴危素,看來是天外一筆,王冕似 也沒有用心在他們的對話上,卻為後文設下伏筆。
7.王冕學畫,起初也總畫不成,不過因為努力不懈,過了一段時間,那姿態精神 竟無一不像,鄉人都來購買,也闖出「没骨荷花」的名號,漸漸因賣畫而不愁 衣食,母親也寬心下來。
8.王冕生性聰明,又努力學習,不到二十就精通大學問,但他生性和其他讀書人 不一樣,他不慕榮利,不交朋友,穿著古服,帶著母親到處玩耍,大家都覺得 他行徑怪異,唯有那秦老因從小與他熟識,又具慧眼,欣賞王冕不同常人的獨 到之處。
9.一個買辦來訪,原因秦老的兒子拜在他門下,所以分外殷勤,這買辦正為自己 主子買畫苦惱,秦老連忙推薦王冕,王冕本不願與權貴交遊,但承秦老盛情, 趕於他多年照料,於是應允。
10.王冕之作獻到權貴之手,原來這人就是前文所提的危素,危素相當欣賞王冕
才華,危素門生知縣一聽,連忙叫買辦去邀王冕來府一坐。
11. 誰料王冕生性淡泊,無意結交危素,一口回絕,買辦惱羞成怒,還是秦老想了辦法疏通,方暫時解決了此事。
12. 知縣見買辦請不動,親自來到王家,誰知王冕不給面子,又躲又藏,就是不跟他見面,知縣憤而離開,秦老替王勉擔心,王冕怕連累母親,遠走他鄉,秦老一肩擔下照料王母的責任,情意真摯。
13. 王冕來到山東,賣畫買卜,日子也還過得去。
14. 只是幾個俗財主整日向他求畫,鬧的他不得安寧,加上天災人亂,王冕便回家去了。
15. 與母親過了幾年安生日子,母親病危,遺言就是王冕不可當官,這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龍,獨王母知兒性情,囑咐他不可為官,王冕含淚應允。
16. 接下來幾年兵荒馬亂,一王爺傾慕王冕才華,竟然來訪,言語不俗,非一般俗氣之人,王冕與他把酒言歡。
17. 天下平定,那危素卻問了罪,發往和州。
18. 一日,王冕見星象有異,知道文星有厄,當夜就收拾了東西,不知去向。
19. 此後常有人邀他當官,只是他已不知去向,他隱姓埋名在會稽山內,過了一段時日,那情義兩全的秦老也壽終正寢了。
- Dec 01 Fri 2006 01:09
國文作業4a1~4b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