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作業:現代人生的反思>>
組別:第一組
姓名:林念慈
學號:595011075
前言:
社會批判理論家埃里希.弗洛姆對現代社會和人生進行犀利的反省和解剖。
第一篇 一個幻想的破滅—現代人的困惑
隨著工業社會的向前推進,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逐漸發展和暴露。
一. 理性的墮落
A. 何謂理性
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B. 弗洛姆的理論
a. 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理性,引導自己建立正確的倫理規範。
b. 人征服了自然,卻成為自己所創造的機器的奴隸。
c. 產生問題:
1. 貧富差距拉大
2. 生態的破壞
3. 戰爭
d. 文明發展的過程
1. 原始社會
◎通過神話和圖騰創造神、崇拜神
2. 中世紀
◎宗教是唯一,科學成為祭品的黑暗時代
3.文藝復興
◎理性覺醒的時代,人們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e . 理性的墮落與幻想的破滅
1. 非理性主義
◎信念迷惘,道德混亂
2. 相對主義
◎沒有客觀的、正確的陳述,使人容易追求非理性價值體系
這是”預示著我們的文化之真正根基的毀滅”
C. 結論
正確的倫理規則是由理性,並且只能夠由理性所構成。
二. 自我的喪失
A. 現代人被自己創造的物所物化和奴役
a. 人依靠理性憑藉技術,創造了機械化的社會
b. 滿足了物質需要
c. 人的勞動失去主動性,變成單調的機器反應
d. 覺得自己能力渺小
e. 變成機器的一個小零件,而失去了自我
B. 被官僚機器所奴役和壓抑
a. 官僚把遵循規章制度作為做事的唯一準則
b. 屈服於權力,喪失了潛能,也失去使自己成為全人的能力
c. 他只能聽高於自己階級的聲音,消極而被動
C. 現代人被消費所異化
a. 廣告和宣傳主宰人類的欲望
b. 為了滿足消費疲於奔命
c. 本來為人服務的物與消費反而化成支配人的動力
d. 人被異化成商品
D. 結論
現代人淪為”無我”的狀態
三. 真愛的迷茫
A. 弗洛姆的理論
a. 人性的特徵就是人的社會性
b. 「愛」是人自己的力量,憑藉愛使自己和世界聯繫
B. 在利益原則下,愛的本能消失了
a. 現代人把對方當做有用的商品看待
b. 為了自身安全,只好將內心封閉
c. 藉由吸毒酗酒或信仰來逃避
d. 人成為「迷途的羔羊」
第二篇 病態的人格和病態的生存方式—現代人的特徵
人的生存違反了真正的人性和需要
一. 人的存在二律背反和歷史的二律背反
A.人的存在二律背反
a.理性
1.理性是人獨有的特性
2.理性是一把雙面刃,使人享有萬物之靈的驕傲,也給人自我意識的痛苦
b.自然
1.人是自然的一部份,他遵守法則且無力改變
2.人又超於自然,當他運用自我意識和想像力時
3.人與自然分離,再也無法回歸自然
c.生存的二歧性
1.生死的矛盾
(1)人是萬物中唯一認識到自己會死並為此煩惱的動物
(2)除了接受而無能為力
2.不能實現的矛盾
(1)人對於的自我發展不會完全
(2)人等於還未出生就已經死亡了
3.孤獨與合群的矛盾
(1)人註定是孤獨
(2)人又必須和所有生命共同生活於宇宙中而無法獨立生存
(3)人必須尋求與他人接近,但又必須獨立
B.歷史的二律背反
a.特徵
1.它不是無可避免,不可解決的
2.它的目的在於推行「不應該就不能是」的消極宿命論
3.弗洛姆認為,當人面對這種矛盾的時候,他會豎立解決矛盾的目標
b.人類的解決方法
人類接受存在的現實,接受挑戰
1. 理性
◎ 創造出屬於人類特有的世界
2. 神話
◎ 幻化出神的形象,顯示人類統治的決心
3. 宗教
◎ 相信靈魂不死,以面對人必須死的悲劇
4. 科技
◎ 滿足人類物質需要,提高了人類生存質量
5. 藝術
◎ 沉浸在「美」的追求中,以保持靈魂的祥和
6. 哲學
◎ 人從缺限到完美的渴望
這是人在生活過程中追求完整之需要的一種表現。
c.衝突
1.20世紀的戰爭,摧毀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努力
2.原因在於沒有從人之存在的二律背反中找出真正的人性與需要
3.解決之道是「面對真理,承認事實」
4.人真正的需要就是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病態的人格和病態的生存方式
現代人沒有看清人真正幸福的癥結在於堆動實現潛能的動力系統—性格出現
病態。
A. 性格養成的過程—把人之能量引向同化和社會化過程的形式
1. 同化
2. 使自己和整個世界取得一種獨特的聯繫
B. 性格的類型—人的命運即是性格
1. 接受型的人格:被動
一切好的都源於外界
(1) 思想
他一味接受觀念而不產生觀念
(2) 知識
缺乏創造性,從不主動追求知識
(3) 社會
尋找偶像崇拜,以獲得安全感
(4) 家裡
事是依賴別人
2. 剝削性的人格:主動但邪惡
(1) 他相信好的源於外界
(2) 進行掠奪
(3) 自己陷入煩惱
3. 囤積型的人格
(1) 世上沒有新東西
(2) 生活的目的是「把東西帶過來」
(3) 囤積就是一堵安全的牆
4. 市場型的人格
(1) 把人視為商品
(2) 他從不關心他人的生命和幸福
(3) 性格孤獨軟弱
C. 結論
1. 很少人只有絕對的一種性格,而是幾種性格的混合
2. 不同性格結構的地位是歷史時代的產物,也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
3. 存在和佔有是人類固有的兩種生存慾望
4. 占有—缺乏安全感,他必須勝過別人
(1) 自我
(2) 消費
5. 所有人都被物化,與人性背道而馳
第三篇 逃避自由和爭取自由—現代人的出路
一. 逃避自由
人從自然脫離出來,揭開了人類自由的歷史,不過這在弗洛姆眼裡只是消極
的自由,而人類享受了自由,也嚐受了自由的孤獨。
A. 自由的演進
a.中世紀
1.思想
人創造了無所不能的上帝,克服了孤獨
2.現實
人缺乏普遍的自由
b.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本主義
1.人從中世紀的桎梏中解放
2.個人利益至上
3.它以佔有為主要生存方式
4.導致殘酷的競爭和痛苦
5.人活動著,卻不是獨立的,有意義的
B.逃避自由的方式
第一.受虐狂與虐待狂共生的積極主義
a.他們都害怕獨自面對自我
b.受虐狂通過屈辱壓抑而減輕孤獨;虐待狂則以操縱別人來增加自我
c.兩著出發點、目的和結果是一樣的
第二.破壞性
a.從破壞中獲得自我的力量
第三.機械地自動適應他人—從眾
a.放棄個人的自由權利與個性
b.與人保持一致,以此擺脫孤獨感
C.真正的出路在於找尋「積極的幸福」
二.爭取自由—個人自我得以實現
第一.愛
a.成熟的愛是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個性條件的結合
b.愛是一種人際關係、一種活動,達到人的合諧融合
c.愛是一種給予
d.愛所具有的要素是關心、責任、尊重、了解
第二.積極的工作
a.與自然相互溝通二合唯一的創造性行為
b.主體與客體互動交融
為有通過愛和積極工作,人與自然,人與人才能合諧的融合。
~結構~
西方人本主義哲學 人的存在二律背反 西方社會的迷茫 造成矛盾
用愛、積極的工作來消除
- Dec 01 Fri 2006 01:13
現代人生的反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